微课是跳跃于书本外的字字珠玑

作者:许炜苹 2015年,在公司推动微课工作的契机下我认识了微课,作为一名零基础的岗位微课开发学员,和微课见面的第一感觉就是“我要去尝试”。

作者:许炜苹

2015年,在公司推动微课工作的契机下我认识了微课,作为一名零基础的岗位微课开发学员,和微课见面的第一感觉就是“我要去尝试”。

微课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耗时的过程,负担重、时间有限,开发课程常常被理解为我们的“份外”之事,加上开发过程中各种技术瓶颈,形成各式阻力。同时,“微课”也不同于普通的培训课件,它要求在短时间内清晰表述每个知识点,通过音频和影像来形象地说明问题,这就需要讲解人对课件相关知识点进行充分研究与吸收,精心选取素材后才录制,因为它精练、引人注目,所以我称它为跳跃于书本外的珠玑。

我与身边开发微课的小伙伴们从热情期待逐步走向理性思考,在机遇中更是看到挑战。通过老师提供微课精彩案例和专业的指导,我更深刻的体会了微课的精髓所在,虽然内容非常碎片化、精炼,不泛泛而谈,但是整个过程有理论、有故事,似揭开了一层纱,你会看到,书本上正跳跃着晨曦的珠玑,清亮而新鲜,真实而美妙。受到启发后,我将文件处理岗课程以业务实践操作为载体,分成“装载计划接收、航班报载、特殊航班操作”系列实践课程,从工作环境中抓住可利用资源,将理论与案例相整合。文件处理岗的工作十分繁琐,既要核对过磅、单证、打板、报载、舱单等数据,又要谨记机型限制、航空公司要求、航班变更信息。汲取岗位业务文化的营养,提取数据安全的精髓,仅仅依托五分钟的视频看似无法做到,整体难度可见一斑。通过学习,我发现一旦走出传统的“书斋”,每天的业务操作中,都可以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微课课程。

将业务学习融入手指间,我在推进微课开发的实践中也受益匪浅,微课不是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是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我将微课比作“跳跃于书本外的珠玑”,但愿引起你的共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