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文章是在中学,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直到这次预报室党支部读书活动重新将它翻开,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段话,龙应台用朴实的文字透露内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还有微妙与细腻,无奈与难舍。
然而,书中的《1964》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五十六的龙应台去参加了小学同学会,大家围桌而坐,一一站起来自我介绍,这时隔四十年的自我介绍把作者的思绪带回到十二岁的那年。学校外面有野溪,被浓密的热带植物沿岸覆盖;羽毛艳丽的大鸟在蓊郁的树丛里忽隐忽现,发出古老而神秘的叫声;走进学校,远远就看见教师外一排凤凰木,在七月的暑气里,满树红花,一片斑斓。讲台上的老师,用和煦平静的声音说: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在上演着自己的悲欢离合,每个人在出演着自己的人生大片,谁都无法预料下一秒的剧情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料想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之后,我们才开始参透人生,发觉人生的奥妙,回首已百年身,唏嘘不已。
人生,谁又能说“懂”?
谁懂人生——《目送》读后感
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文章是在中学,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直到这次预报室党支部读书活动重新将它翻开,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段话,龙应台用朴实的文字透露内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还有微妙与细腻,无奈与难舍。
然而,书中的《1964》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五十六的龙应台去参加了小学同学会,大家围桌而坐,一一站起来自我介绍,这时隔四十年的自我介绍把作者的思绪带回到十二岁的那年。学校外面有野溪,被浓密的热带植物沿岸覆盖;羽毛艳丽的大鸟在蓊郁的树丛里忽隐忽现,发出古老而神秘的叫声;走进学校,远远就看见教师外一排凤凰木,在七月的暑气里,满树红花,一片斑斓。讲台上的老师,用和煦平静的声音说: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在上演着自己的悲欢离合,每个人在出演着自己的人生大片,谁都无法预料下一秒的剧情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料想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之后,我们才开始参透人生,发觉人生的奥妙,回首已百年身,唏嘘不已。
人生,谁又能说“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