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国际航班保障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通过网络观看了《青年课堂》,由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向明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性,倡导我们广大青年党员要做一名马克思主义的青年。
客观地说,当今部分党员、群众特别是一些青年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心,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共产主义概念的片面理解,仅把共产主义看成一种未来的制度安排。事实上,共产主义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价值观,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这清晰地告诉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是一个实践的历史过程,即一代代有理想的人们秉承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价值观,以不懈的奋斗向着共产主义目标奋力迈进。
两个小时的网络讲堂结束后,党员同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是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新学习,进一步的认知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将共产主义视作美好的理想,更在于它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矛盾运动必然促使人类社会从低级的社会形态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演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多次殷切寄语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体现了当代青年对真理的认同和追求;展现了中国青年立志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